首页>行业知识>财经资讯

注册海外公司:海外并购 中国产业大整合

中国产业整合时机已来到,少数股东权益的投资是没有未来的,管理国有资本的大公司一旦进入到几百亿元的规模,只能往规模的方向走,并购才是私募融资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一跃成为境外企业的最大收购国,占据全球16.4%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境内外并购风生水起,这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和财务投资者的身影。

据汤森路透和普华永道的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仅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占比超过56%,民企下属的投资基金、金融机构及政府主导的基金进行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占财务投资者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近七成。

随着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变化预期将更加市场化,中国企业倾向于寻找与自身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海外企业进行并购,在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分散货币等风险。

全球配置分散化投资成为必然

并购一定不能盲目。

要有战略!资本大佬们异口同声地说。

“资本市场不能说仅为自己而发展,还要解决问题,才能不脱实向虚。现在国内在整合传统产能,如果将来80%的产业都是服务业,就不会有雾霾了。今天中国企业去并购,最重要的是,投资要和13亿的消费者市场相结合,不能结合就别投了。海外投资要有战略,过去十几年都是资源、能源类,现在主要是高科技、制造业、消费类,这三类投资都是瞄准本国市场。”日前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次内部讲座上,中投公司副总经理祁斌阐述了他所理解的战略路径。

“没有战略的企业会输得干干净净。”祁斌说。

祁斌曾在华尔街高盛集团等投资银行任职,2000年起在中国证监会任职,具有16年的国内监管工作经验,2016年调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外投资热点领域的转移,揭示出正在悄悄发生的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

日本有一家做高尔夫球杆的品牌企业,10年以前快倒闭了,一位清华的毕业生找到3家温州PE把这家日本企业收购了,但日本方面不同意换品牌和迁移工厂,只把营销渠道放在了中国,结果前年和去年的营销都增长了57%,于是该公司希望到中国A股上市,一看有700多家在排队,结果忍痛去香港上市,获得了超过10倍的回报。

通过这个并购案例,祁斌指出,“海外并购成功的要素,必须和中国市场有协同效应,必须能够落地和整合,必须带到A、H股上市,必须让对方受益。”

从数据来看,现在的中国企业收购主要在欧美市场,民营企业是海外并购的主导者,按交易数量衡量,活跃度接近国有企业的5倍;财务投资者活跃度增长明显,交易数量是2015年的2倍。

不仅如此,国家战略给投资并购带来越来越多的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表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拉动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并在全球建了很多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合作区,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更多的制造业会逐步介入到产业园区的投资。

曾经的海外并购分为几大类:第一类企业是在行业、技术和市场上领先,希望通过海外融资和并购扩大海外市场,更好地进入新的市场。第二类海外并购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总结的规律。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起飞,国内市场成本在不断增加,发现以往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企业不存在了或竞争优势在降低,因此,在第三世界设置海外公司进行并购,目的是保证现有的竞争优势。

“从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通过兼并收购一般要么是要技术、要么是要市场、要么是要人才,无外乎这几个因素。兼并收购的整合会使得企业资产价值迅速扩张,企业的影响力也比较大。”霍建国说,中国企业成功收购的例子很多,比如海尔收购GE公司的家电业务。这对于企业进入市场或是通过融合之后掌握技术,都会使企业产生飞跃式的发展。

投资收购须有明确的战略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并购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中国企业夹杂了一些短期行为或投机行为,如果不把握好,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破坏市场的案例。比如中国企业并购意大利或是法国的酒庄,有10家中国企业在竞价,但并不是真正有10家企业,而可能存在一家企业的几个不同的部门在竞价。

一些中国企业到海外去并购,机会主义倾向很严重,看到好机会觉得便宜就买,其实未必跟企业的战略吻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李俊杰说,“在市场上寻找标的或评估潜在交易目标时,绝大部分的交易目标其实是不适合的。”

他建议,进行海外投资和海外收购必须有明确的战略目的,要有尽职调查,充分了解买的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有业务发展前景,拥有知识产权和技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真正创造价值的目标公司和标的公司在买家手里比在现在股东的手里更值钱。

相应地,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海外并购进行产业升级,去获取别人的技术、管理优势,这种情况下会面临一些新挑战。

“尽职调查必须深入客观,要有合适的工作团队,团队不能只是做交易的人、做财务的人参与,还必须有将来进行管理、进行整合的人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外力的帮助,包括和PE基金的合作,包括有效地利用中介。”李俊杰说。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定要合规。霍建国提醒说,“合规是企业良好形象最基本的方面,现在合规的内容越来越多,除了财务制度、审批制度之外,还要兼顾到环保、劳工及整个社会责任,现在对于一个企业在海外投资来讲这些已变成了常规的任务”。

海外并购也可以通过抱团的形式来实施。

中国官方和民间的机构,比如中投公司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地方产业基金形成合力,拥有足够的资金量加速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用祁斌的话说,“海外直投还是要和中国经济相结合,并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有效推进海外并购。”

并购是私募融资未来发展方向

无论是联想并购IBM、吉利并购沃尔沃,还是海尔并购GE家电等,都是以产业为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产业整合基本上时机已来到,少数股东权益的投资是没有未来的,管理国有资本的公司一旦进入到几百亿元的规模,只能往规模的方向走,并购才是私募融资的未来发展方向。

“做并购一定要具备产业梦想。”北京加华伟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向前认为,长期资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方式。而并购重组行业整合成功的核心要素是长期资本、产业资源、投行技术。长期资本主要是险资,银行现在也开始进入长期资金。社保基金、政府引导资金,这些长期资本不应该缺席这轮世界经济的转型升级。

美国在过去100年里发生了5次大的并购,1897年—1904年的并购,1916年—1929年的并购,1965年—1969年的多元化并购,1984年—1989年华尔街的并购。

巴菲特就是坚持长期投资,并购了全球领先的公司,包括日化、珠宝、商品零售、家装,包括金融服务,多半分布在消费服务领域内和金融服务领域。

在宋向前看来,长期资金不仅应当积极参与到中国的产业整合、转型升级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形势下行的时候,要负担起经济调整和增长中的清道夫,要做好社会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一般的证券机构和公募基金都有这个优势,中国以后是超级资管机构。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没有明朗的情况下,进行产业的并购重组,应该选择消费类服务行业,符合长期资本追求稳定回报的资产配置、布局。现在我国的管理水平、跨境并购经验、投资银行业务能力还没有到进行国际复杂交易的时候。

大咖观点

何大勇(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从2004年到现在差不多12年左右的时间,跨境并购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交易规模看,复合增长率是35%。海外并购激增的原因是:国内跨境并购政策相对宽松,民营企业崛起,中国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外汇储备相对较庞大,欧元危机和欧债危机给中国海外并购提供了好的契机,美国和欧洲经济有复苏迹象,现在也是较好的时点。

从交易来看,60%以上的海外交易中国企业都谋求控股权的收购,工业品、制造业是最大的一块,然后是TMT行业、金融行业。海外并购行业多元化,动机从资源获取转向市场,北美洲和欧洲成为新兴目的地。但交易成功率依然较低,并购整合依然是困难重重。新进入的行业除了金融和资源能源之外,更多面临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并购后如何把市场销售、营销渠道或内部能力跟国内企业的优势相结合起来,是很大的挑战。

郭文(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

国内很多公司的估值已经很贵,要依靠并购和收购扩大资产规模,把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做实。但海外并购不光是简单的PE问题,海外并购后文化的融合、管理的提升是主要的。即使方向对,交易对手和交易伙伴选择得好,交易时机、对市场和业务的选择也重要。海外并购风险很大,关键是买过来以后怎么整合、怎么提升、怎么发掘价值,这是PE投资者要关心的。

弘毅做的第一个海外并购是和中联重科一起,2008年收购CIFA。从战略上来说,这次收购是正确的战略,从行业整合、行业属性、能力提升、技术提升、市场扩大上都有很好的协同效应,但时点选错了。并购宣布以后10天,欧洲整个市场下降了70%。到2013年、2014年退出的时候,我们把本金和必要的收益收了回来。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和中联重科一起把当时收购的公司技术团队、业务团队整合,相当于在长沙建了一个厂中厂。原来长沙的技术完全达不到欧洲的水平,几年以后公司制造业的水平都上去了。这对于中联重科的价值回升是重要的。

陈培毅(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动因很多,有产业上的,有财务上的,还有各种因素夹杂在里面。跨境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有哪些?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公司战略,仅是市盈率的幻觉其实很危险,要想清楚盈利能力。我们有个客户做海外并购,实际上已经交割了,但目前面临很大的困难:营业额下滑。很多上市公司不要说并购海外资产的团队,连并购国内资产的团队都不具备。国内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出现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并购之后什么都不管,过于相信海外的团队。还有一种是什么都管,管的结果是跟海外经营层发生很大的矛盾,对企业是严重的伤害。

最近A股有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并购。投资者或监管层听到蛇吞象时都觉得腰杆硬,但其实风险非常大,要考虑有没有消化能力。以中国今天的资本意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现在的公司治理规范性跟当年完全不一样。在社会责任和员工保护上也不一样,企业也逐渐接受了我们的观点。不要以为欧盟企业一定是规范的企业。实际竞标过程中会发现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这些企业都面临。中国证监会一直要求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人员独立,海外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也经常遇到。最近有合伙人来自于跨国公司的机构,对中国企业在欧美这些法律更健全的国家开设投后管理资金制度,协助中国企业实现平稳过渡。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无战略不并购、无产业慎并购。仅仅是财务投资也很危险,无团队也禁止并购。



请您完善以下资料

公司注册地
公司中文名
公司英文名
*姓名
*电话
*验证码